关于申论的审题 2 S/ _& Y2 A0 N }
5 q$ V" |0 i+ k. j+ L6 M申论审题切忌草草了事,如果你审题没有用够30分钟,我可以不客气的告诉你,你很难拿到高分。审题我的意见主要有两点:
0 J. K" a+ A+ I9 X: t1 s Q2 a: b( D5 r8 N
1、要边看边总结,每看完一段材料,就在草稿纸上写个本段的一句话的总结,并且标上段落编号,你应该很清楚,和试卷一起发到你手中的那张白纸不是用来灌注墨水擦钢笔用的,它就是描绘申论的蓝图的地方。 ) o# z1 `; c |6 [4 g b
/ T& n6 ~7 b( [9 p' p: {
2、看完材料要简单的进行分类,把所有内容相近的段落的编号归为一类;发现某两个段落有因果、对象一致、角度相同等异常亲密的关系,就在草稿纸上把他们的编号用线条连接起来,注明何种关系。
7 K# v& g1 A& l; f/ }/ [8 L4 N9 S, F4 N# m- D1 a
很好的完成这两点,你的申论已经成功了一半。 ( u6 E; H3 N1 d7 S$ {
( p4 ?6 k: |( O# w$ I3 o
关于申论的万能模式
0 P( r7 E S1 A0 \' U# q F
! w. \* p- O0 Y; G许多人问我做申论有什么好办法,我的回答一概是:万变不离其宗,这个宗就是万能模式,要总结个万能模式来套。 . @: S; |0 Q, C6 [0 ]% t* ~
! |; Z! w9 C0 A# q4 T我个人的做法是四个字——引、议、联、结。 ! f, N1 O# h, t) v
3 m+ h. M, N- `2 h
所谓“引”,概括起来就是引用材料,引人入胜。开头一定要引用原文材料,总结性的概括命题,由命题自然涉入议题。一定要精炼,宁缺勿滥,要想让伯乐相中你是个千里马,本部分就是需要攻克的桥头堡。
/ O7 n. a$ b6 L$ d6 \3 H( O
- d- E1 q; z+ E$ h. }( \* S/ q8 Z所谓“议”,概括起来就是展开议论,分析问题的原因。由浅入深的找到根源,把复杂的问题分类并有机组合,把一般性的问题归纳为规律性的问题,用邓小平老人家的话讲是“要梳成辫子”,为接下来的提出对策做铺垫。这部分切忌空谈,原因从材料中来,以3-5个要点为宜。
, @, M! [0 C; X! Z
% J- [/ u6 i, @2 J, f5 n所谓“联”,概括起来就是联系实际,提出对策。提出对策一定要务实,要联系实际,结合相关法律和政策,科学论证,客观的拿出方案,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。注意三点: 0 v% h" u# k5 v4 B' S P
. d0 P2 b# \; X, |# v2 b( Z7 E
1、一个萝卜一个坑,前面找出了几个原因,后面就要拿出几个对策,要前后照应,顺序也要对应,刑侦学上讲,要形成一个 “证据链”互相支撑才能证明一个人有罪,这个意思比较雷同。各个对策之间要有逻辑关系,错落有致,由眼前的雷厉风行扩展到制度化的长效机制。 8 y9 @* {4 d. N z7 u3 K L
/ i! B0 N" L4 G, t! d
2、一定要有新意!!文似观山不喜平,一定要拿出新颖的观点来让改卷的老师没有理由不给你打高分。***同志说过: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,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。我可以说句大话:创新是申论高分的至高原则!4 |* C! O4 O+ k& L! \
: N% a7 p+ h9 ~8 X+ j
3、本部分还是一个调节字数、调节时间的机动兵力。如果你感觉你的时间很紧,不够用,可以在这部分压缩一下,少写扩展句和引申句,简明扼要的提出方案;如果你感觉你的字数太少,就可以在这部分里加大论述力度,多写扩展句,也可以把一句话后面附加几个补充句,争取符合字数要求。 # p8 F2 g' E P+ K; p% P
1 C+ y @2 o/ p t; r" j4 w$ v
所谓“结”,就是做结论,画龙点睛。古人云,做文章,要做到“凤头、猪肚、貂尾”。“凤头”是说开头要好看,在申论中就是“引”字部分。 “猪肚”是说中间要内容充实,在此就是指的“议” “联”两部分。“貂尾”是说结尾要简洁明快有力,总体囊括全文,归纳中心,一气呵成,切忌拖沓。
9 `4 ?' n* t/ \1 J+ N i
$ K+ o: j% [8 e" g0 f这些就是我个人的万能模式,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,有针对性的做些训练,考场上争取有好的发挥。 1 M1 V8 N" A: H
+ @4 w% L# T' G5 l1 c申论哲学 0 }0 b, @% Y$ I$ t }5 u
+ ]- k, F) W- v! l' n申论,从严格意义上讲,其实和古代的 “八股取士”中的 “策论”相同。考试都是纸上谈兵,至于能否解决实际问题,其实并不可能马上做出调研和论证。所以这里面就有个理论和实际的差距问题,而这也正是申论可以速成的根源所在。这也好比相亲,花前月下,不一定看的很真实,是东施还是西施,很难做出判断,所以有蒙混过关以次充好的投机空间。
7 V) Z0 c0 K" Q K
0 g% B* u, y3 m% g2 h, s" w1、申论的提出问题一定要有客观的论证,所谓客观指的是,一定要有建立在可信度基础上的可操作性,让人读来在30秒钟时间内觉得你很独特。 & O3 l5 l& M( Z/ U/ p# q
9 D; ~- O% r6 }6 R+ Q$ ^" I0 b& w2、申论同时也是你所真正面对行政调研论证工作的第一块试验田,你所写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,而且是你的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的展现。
8 X' }- i, B. ~2 ^) l5 F3 ~& @1 ?8 A7 o+ t6 l+ y, Z
3、要善于和命题人及改卷老师对话。你和命题人对话的媒介是申论所给出的大段大段的材料,你和改卷老师对话的媒介是你用笔在规定时间内所写下来的文字。你和命题人对话的目的是,要揣摩他命题的意图和要旨所在。你和改卷老师对话的目的是,要猜测改卷老师的预期想法和评判标准,以期能得到很好的评价。这样展开联想,你就会明白申论写作的“七寸”所在。
, I- K* l: O9 a& j9 e" l: K; \ r- p7 G
C% X7 h3 ~% [0 p2 V3 D5 w4、考试的心理状态一定要做到“不卑不亢”,不要太志满得意,感觉很放松,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;也不要太有紧迫感,感觉时间就象日本鬼子的刺刀插在你的胸口,突突的狂跳不止。你是考试的主人,不是奴隶;你是在向人展现你的才华和魅力,不是在应付一件任务。
& e/ o8 o4 ]/ @! E' P$ ~+ g) x+ c1 {, x6 F) i3 J2 {
5、要懂得6个烧饼和半个烧饼的道理。坚持到底就是胜利,不要看到别人早早交卷就心慌,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学校教育,几乎走进考场的每一个人都是符合要求的公务员人员,问题是最终选择的一定是锲而不舍有毅力的人。一支股票要想卖个好价钱,你就要选择在最合适的时机抛出去,但是时机不一定是比速度,或许是比赛耐力或者定力。
! U; L; G- j% O: Z& o: ?7 f% |4 c
( u) C* |6 P5 O H6 s F1 A ( o6 a% C$ Q. S6 M
3 L/ B6 o O/ R一、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,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。
: e% l9 e8 t4 M(一)理解题意: 0 u$ l' f8 h) r$ ?$ j9 K. m+ z
1、字数限定:150字。弹性限度只能在10%以内。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不要扣分。 0 A# g# a( }& E, h+ M$ p1 b& T
2、表述方式: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孤但表述要求语句精轧简明扼要,不冗长,不罗嗦。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。
2 a. H4 i0 C; X3、范围限定: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,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,而去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。 / B1 Q# T5 C: p* j3 C4 `1 _
4、轻重权衡:反映的主要问题,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。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,要统观全局,高瞻远瞩,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。可以认为,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,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走向或观念的变迁。
5 U8 O, l7 u0 w" k5 _! ^, {# o(二)答题步骤:
/ {' w9 s; F0 V& A8 @$ ~2 O1、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。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,也不包括直接阐述内容的语句。
/ X% }% x. w/ {4 b$ ~8 W( N1 Y9 H5 g2、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,去除限定性的语句,只留下其主干成分。
+ W [8 b' E/ l4 a$ k1 Y4 o3、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旬组织起来,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。
* H1 P+ v# ^8 F0 W! P; s(三)答题方法 " o3 u" k# [1 I" e: E7 M! a
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:总括句+分述句+道理句。 7 ^. I! J2 E( J/ \! @1 m, M* n
1总括句的提炼:总括句一句话,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。句式模型为:这是一篇关于主体+事件1+事件2+事件3的文体。其中,主体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或主要单位名称。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,如新闻报道、调查报告、工作总结、讲话,案例等。多数时候是案例。事件1是指主体的第一个动作,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。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,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。如:“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。”
( U7 V% y! _/ j5 U) k# y2分述句:就是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,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以下几种方法(注意:由于《申论》考试的答案一般都不得是客观的、基本确定的,基本确定的,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,但最终答案都不得应该是相同的,此所谓殊途同归。)
; B4 H1 l1 r9 V8 { a(1)环节分析法。对于那些纵式结构的给定材料,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,可以使用这种方法。如模拟试题(一)的分述句可概括为:“(这是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。)生产厂家自己定价,中间商层层加价,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,病人购买高价药品。”这是按医药流通的四个环节来分析的。
4 d: T# S; N; i9 ^+ V7 l(2)参与方分析法。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。在分述句乳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。如模拟题(六)的分述句可概括九“(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10家苹果汁生产企业应对方反倾销起诉取得成功的案例。)成本低廉的中国的苹果计进入美国市场,引起美方不满,美方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。中方积极应诉,充分发挥有利因素,赢得了诉讼胜利保护了中方苹果汁生产企业的利益。”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。
3 ^$ J0 N) |) g* f(3)链式分析法。有时候,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,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,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。如模拟试题(七)的分述句可概括为:“(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道。)9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,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,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,消费基金者对此无动于衷,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。” , K: V4 @! y- ?0 z) X
(4)类型分析法。对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或事物,则可进行分类表述。如模拟试题(九)的分述句就可概括为:“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告。调查表明,我国的玩具消费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。家长望子成龙心切,愿意为孩子买更多的玩具,但调查还表明,我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基本是一片空白,存在着巨大的商机。到目前为止,还未出现专门生产成入玩具的企业。玩具的开发和销售面向成人,是世界玩具的新热点。”
$ Z/ H- u4 ^$ b. E(5)关键词分析法。对于给定的材料,如果一时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,则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的词语罗列出来,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。这对于初学者或应试心理素质较差者有较大帮助。我个人估计,《申论》的评分如果要客观公正,它一定要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。所以其答案的客观性应当是比较强。我们首先选点。保证选点正确,可以尽量少丢分。如模拟试题(八),先概括总述句:这是一篇关于农夫山泉与国内其他纯净水厂家打水战的报道。”分述句的概括,你如果感到有困难,可先列出主要词语,(农夫山泉、 6 r) I+ W1 {$ F1 M* k; J7 }
2 Q6 X& U; N$ r6 t( N" L' E
科学试验、来自全国各地的纯净水场、反击、炒作、不正当竞争法、查处起诉标准纯净水、天然、,反不正当竞争法、虚假广告、科学性。)这样,再通读全文,加以分析思考后,就能提炼出分述句:“农夫山泉宣布不再生产纯净水,给纯净水使了个绊,引起全国各大纯净水生产厂家的反击。这些纯净水生产厂家对农夫山泉的科学试验提出质疑,认为农夫山泉进行炒作,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。要求国家主管门过问查处此事。引发了各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和讨论。”
( r/ A# `* t( u1 T% H2 g9 y+ s(六)主动方分析法。给定资料,一般来说都是内部蕴含着矛盾的事件或观念。这时,为了保证我们分析的切入,可首先确定谁是事件的主动方,从主动方的角度去表述问题。但这时需要考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表述事件过程,在表述中不随便使用定性词句,以免丧失客观公正的立场。
' S( `, V! n& o3、道理句。道理句基本句型结构为:“它告诉(或揭示、反映)了…道理(或规律、性质)。”综观参考答案,有的答案有道理句,有的答案无道理句。我认为,作为一名考生,为确保万无一失,应当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事件对人们的认识或启示作用,道理句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有较强的归纳分析能力,能从中引申出…定的道理来。当然,少数时候,文中也有现成语句,这需要考生认真分析和辨别。
7 z- U" W8 ~3 a% m二、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,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。要有条理地说明,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。 * K1 Q7 H# _; O& G. ~ S7 u
(一)理解题意:
2 ~8 G: B7 v: s1 p2 Z" S x1、字数限定:350字,弹性限度只能在10%以内,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不得要扣分。 0 L m# f' V; f0 L; @$ m* l
2、解题对象:针对给定材料,提出解决方案。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,一般是近涉关系,很少是远涉关系。
/ @/ z4 Q1 C8 I/ f2 o x3 d, J3、适用性。由于招考的公务员,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,因而,所思所想,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向提出的方案一要就事论事,二要可以执行,不能大而空。
& X9 ^3 @' S, Q% k(二)答题步骤: " N7 b. ~" U: A- w
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,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。这是保证对策是否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。
7 t) g7 k- p0 m7 f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。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。
/ E+ k8 L" e4 m3根据环境和条件,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。
$ Q& K( k+ ]& O$ b! r(三)答题方法:
# F$ v$ T$ w% l" b R- ]1 E1、分层法。有些问题,可以从观念、制度、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办法。答题时一般可遵循这样的层次安排:1转变观念,改变现有的。。观念,通过树立。。观念;2.建立…制度(实际行动) % d3 {8 S2 ]. q7 F$ B, V9 F5 ]
2、职能分类法。很多模拟试题都与法律有关。因而答这类题目时,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、政府、法律、个人这四个方面来分。通常情况都是“企业应当做些什么”、“政府应当做什么”、“法律应当做些什么”、“个人应当做些什么”的方式。
; p! G) M$ O0 \, Q3、核心元素分析法。抓住核心元素,提出解决方案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解决关于人的问题上,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方案。如模拟试题(二)中“撞了白撞’的核心元素是“人、车、路”,那么解决方案就是:1提高路人的安全意识,监督路人的行动(要列举上具体办法,如加强交通安全教育,设置交通路口、安全监督岗位等)。2车主必须尊重路人生命,不能因为法律授权就任意作为,在可能避免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撞人事件发生。3.路的问题主要靠政府解决。政府要多修路,修好路(也要列举一些具体方法,如拓宽主要街道,在交通要架架设大桥,修地下通道,或严加管理一些事故多发路口等。)
5 T$ ~7 P" |2 `0 _5 d! I+ m; d4、参与方分析法。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,各有什么问题就分别解决什么问题。这种方法要避免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,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。这种方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,考生平时可多练此法。
^! ~8 S8 Z8 d* B5、焦点问题分析法。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,解决它,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。模拟试题(十四)中就是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的问题。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,政府、新闻的实际出发,可以从宏观的、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。 5 {: X% r+ v$ y* m1 T; c
三、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,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,自拟标题进行论述。要求中心明确,内容充实,论述深刻,有说服力。 ; R( b6 ~. P# B* I% b9 z
(一)理解题意; ' P0 e3 G' [& u. D8 v
l、文体:议论文。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。 : j B& J2 E6 O8 }& F0 _4 A0 b
2、论述内容: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。《申论》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住主要问题,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,行使国家权力,必须注意平衡问题。而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,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$ _+ z- R- Q, Z N1 K, A/ Q
9 x$ x, R) D/ \+ m( g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4 f& X9 d8 G+ S. N
! H( w& z2 k& m1 j公务员申论写作技巧与五类议论文构思方法
. v7 i9 v5 g. R0 C7 M N" q议论文的构思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: 0 `- ^& W; X$ H; l3 n! E
/ j ?. W2 n; Z8 d/ M' O
(一)联想法 . |& {3 X) A. S( f2 {7 \( A% j
0 r- S. t$ T. ~" q4 S1 Y8 [9 y1 N
有些事物,孤立去谈,易平淡、枯燥,如果展开联想,由这个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事物,在它们的相互联系中,去突出事物的特征,发掘事物的本质,这样不仅可以使议 论更深入,而且可以使思路变得活泼而开阔。
1 n9 j$ O5 l( j8 W5 R" f
/ N8 g1 F6 F; {- _除了古今联想以外,还可进行类似联想(有相似的特点或本质)、对比联想(有相反的性质)、因果联想、连锁联想等等。
1 N' ^, t( \9 r/ Z2 Q9 g; W0 j: y8 v: _3 e, U: j( h9 L7 M6 ?- b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