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应朋友之约,给某中学学生讲讲怎样写小说。我告诉同学们,目前,唯有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有可能换饭吃,剩下的文学品类基本上悲凉成了生活的点缀。为了给考不上大学或者不屑于考大学的同学找一条谋生的路子,我舍命把写长篇小说的秘诀告诉他们:熟能生巧。
" b: i$ q2 s+ J# o7 P& p0 d# [+ G* a1 M; M6 J0 u/ K
也许有人会骂我胡扯,然而,事实的确是这样的。不用太多的理论,只要脑子没进水,冷静用逻辑思考一下就会明白:曹雪芹生活的时代,没有那种自己连一篇文章都写不明白,却还指点别人写作的中文系教授,也没有小说写作指南之类的书籍,可是,曹雪芹写出了《红楼梦》。
, J- A. t" \$ X) p: |7 F. H
# r/ ?0 I& d+ `# a# x: w 我告诉孩子们,你要真的想写长篇小说,唯一的途径就是一个字:写。除此以外,没有别的捷径。我这里说的写,不仅仅是写小说,各种文体:诗歌、散文、日记、杂文,甚至包括公文,都应该成为你写作的范围。也许有人又会说,你又胡扯了,公文那种东西,怎么能跟文学扯上关系?其一,长篇小说里面创造情境的需要,什么文体都会涉及到,别说公文了,有的时候连歌词都得自己编,例如鄙人的长篇小说《我和我的土匪奶奶》里面的骚曲曲,就都是现编的。; B7 u* E: {# l- x: v% ^# i
& v$ Y9 b5 m# ?- L! \0 `0 f3 F 其二,公文的写作最能锻炼人的写作能力。公文品类繁多,既有请示、批复之类纯论辩性质的文章,又有夹叙夹议的总结和报告,还有换位思考主体移植的领导讲话,有时还要给报刊媒体提供消息、通讯、报告文学。其中夹叙夹议的总结和换位思考主体移植的领导讲话,最能锻炼写小说的能力。用最简练的笔墨说清楚一件事情的始、中、终,以及这件事情的结果和经验教训,是工作总结中最基本的功夫。同样,这也是对叙事文学的基本要求,总结写精了,讲故事也就顺溜了。此外,作家要创作众多的人物形象,这就要求作家从精神层面体会、移植各种人物形象的心理和行为特征。给领导写讲话稿,首先要解决体位问题,你绝对不能用自己的立场和思路给领导写讲话稿,把自己当成领导,捉摸、了解代笔那个领导的思路、要领、主旨乃至话语习惯等等,都是必然的基本功。长此以往,写作过程需要主体换位、心理移植的时候,就会得心应手,顺水推舟。
O2 w- |) W/ d4 J, i' a1 K7 F* h$ S+ C( v; R
公文对于语言的准确性、规范性有很高的要求,不能像写小说那样追求形象化、生动性。公文讲究的是规矩,文学讲究的是开放,规矩文和放胆文的区别其实也就是公文和文学作品的形式区别。不可否认,公文对语言的规范、准确、标准化要求对某些人文字创造性的发展有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。然而,更加基本的东西却是,长期公文写作的磨练,必然会奠定熟练、规范、准确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,而这是文学创作的基础。我读小说,对作者语言的品尝是第一位的,因为文学毕竟是语言的艺术,无论是国产货还是进口货,如果病句满篇犹如遍体鳞伤,语句干瘪枯槁如沙漠干尸,故事编得再神,别人捧得再高,我也难以下咽。
6 L2 X1 _0 D0 b7 ^5 o8 J
5 H7 J4 z, h) R2 d& p 公文写作审查关卡重重,都是逼着你提高写作基本功的严酷考场。对于秘书而言,每一篇文稿基本上都是一场通过重重机关的考验。比方说写一篇单位年度工作总结,或者写一篇单位行政工作报告,不但要经过主管领导的审查、单位一把手的认可,还要经过党政联席会议的讨论通过。而且这种审查没有范围,什么都是审查的内容,对文字反复推敲、对数据仔细核对、对事例精挑细选、对方方面面利益的平衡考量、对正反经验的斟酌取舍等等。集体的智慧、利益的博弈、文字的精粹、主要领导的个人标准等等,都转化成了对撰稿人实实在在的写作压力。在这种高压下,只要不是笨蛋,干上几年,保险会成为文字高手。如果这种高压环境还不能把你的写作能力磨练成熟,那你唯一的路子就是滚蛋去干别的。4 p: V0 X: d3 V" g" E
* f* F- V$ X/ F4 |" T4 y0 l$ M 我这里主要说的是文字秘书,事务秘书我没有当过,见到过老秘网推荐,就是陪在领导身边,给领导跑腿的,举个例子:一般省部级以上领导身边带的,都是事务秘书,也就是跑腿的。而文字秘书,一般不会随侍领导身旁。比方说田家英、叶子龙就是毛泽东的事务秘书,胡乔木、陈伯达就是毛泽东的文字秘书。
9 s7 ~' Z: ]/ w7 f
* \* R& a, V. @ b0 X; O! r 我从二十岁开始当秘书。期间虽然也有上学深造、当宣传科长之类的暂别,但是到三十岁升任总部的办公室主任,干的活基本上都是秘书行当。! W4 p' O5 k. H; z v R$ K
- E! x* ?, Y2 G* d2 r 秘书大致可以分为文字秘书和事务秘书两种,在一般的处级单位,没有事务秘书,也没有领导的专职秘书,那种秘书是单位的,主要工作就是撰稿。到了地级以上单位,秘书就分文字和事务了。再往上,一提秘书,基本上都是事务秘书,文字不用秘书了,领导需要文字稿件,有专门的写作班子。2 a5 P! I% k8 L1 j: s
; t5 E7 U$ r. {7 S2 c" J5 e( b" e
我是从基层单位开始做秘书的,文字一直是我的主业。那会儿,单位撰稿任务非常繁重,而且跟现在最大的不同就是:每一篇文稿都是独特的,不可能重复的,因为,每一篇稿子都要秘书跑基层收集综合性材料,然后汇总、提炼、概括、凝缩、取舍,落笔成文。那会儿没有网络,更没有范文,抄袭是形同偷窃一样的卑鄙,根本不可能像现在一样,从网上搜到同类公文,转贴一下,抽梁换柱,把本单位的相关内容置换进去,一切OK。
8 k1 y! y4 }' O0 h9 G4 g$ [# c+ |( E
所以,那个年代的秘书工作是非常繁重的,我写一篇总结,下属的八个基层单位,二十多个机关科室,都要跑到,带个小本本,就像新闻记者采访一样从人财物产供销数据到具体工作的经验教训,从上级的工作部署落实情况到基层单位的好人好事,面面俱到,能抓的材料尽量抓。跑完一圈了,然后开始对掌握的材料进行选择、归类、概括、分析,拟定写作提纲,重要的文稿还要就写作提纲事先征求主要领导的意见,然后才开始落笔。写完以后,就开始经受一轮一轮的审核、讨论,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稿子,一般这个过程要一直到延续到开会用稿之前的一两天才能最后定稿。% X1 P K/ s! e
% ?" m1 B9 I4 @2 A; N. {
现在回想起来,当秘书的过程,是提高写作能力最好的学习机会、锻炼机会。学习锻炼的条件关键在于领导。遇到写作能力强、工作水平高的领导,是秘书的福气。遇到能力差水平低毛病多的,秘书就得活受罪。不论遇上什么样的领导,最怕的就是遇上班子里闹派性的领导。至今我记忆犹新的是毛泽东逝世的时候,各单位都要召开追悼会,追悼会上各单位一把手要上台发言表决心献红心。这个稿子真把人害苦了,原因很简单:谁也没遇到过毛主席去世这种事情,谁也没写过这种稿子,上面给的规定又很简单:发言时间不超过三分钟,其他一概没说。& g& Q* P% [% @0 l' @1 r' A
# H0 Y7 k: @3 n( R. M 这个稿子的撰写任务落到了我的头上,我参考了新华社通告,参考了当时能搜集到的所有有关毛主席逝世的材料,精心撰写了一千字的稿件。按照我们党委书记平常念稿子的速度,这么多字数肯定能在三分钟之内读完。然而,我们单位的政治部主任、党委常委却是文革造反派,派性严重,文革中曾经批斗过我老爸。无论是政治立场还是情感趋向,我跟他都是对立的。好在我们党委书记是一个工农出身的老干部,政治立场和情感跟我属于一路的。然而,就是讨论这么短短一千字的稿子,政治部主任就是卡住不过,反复修改了不下十遍,后来我真的忍耐不了了,在讨论会上说你最好自己去写,我写不了了。他马上跟我嚷嚷,说我立场有问题。这个时候党委书记也看不过去了,拍板定论:这个稿子可以了,就这样定了,不再修改。这样我才算解放了。
5 i. y+ Z% [2 X6 ]8 O: E" M0 C3 l- m K- l
我后来当了办公室主任,单位行政一把手是享受政府津贴的高级领导。这个领导非常喜欢自己操刀,除非是正经场合必须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的文稿,一般情况下召开大会讲话,他都是自己列提纲,然后按照提纲现场发挥。这个时候,我们的任务就是用录音机把他的讲话录下来,然后整理成文字,轻松愉快地交给他审阅签字以后,行文发布。这种领导讲话无论是内容的充实性、语言的丰富性还是风格的特异性,都是秘书应该极为关注并且加以学习的机会。4 f$ E$ s! O5 i W+ W# E
% p. b6 _0 s% i; n 同期的党委书记就又是一种类型,对秘书的稿子完全是照本宣科。干部们私下都有评价,6 U4 g8 y! k+ a) z6 }5 e
其实,我骨子里是个散漫的人,用体制内的话说就是组织性纪律性不强,当秘书并不是我渴望的生活,不论是名副其实的秘书,还是挂着主任头衔的秘书,也不论写哪一类的公文,都不如自己给自己写东西有感觉,这就是被动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本质区别。庆幸的是,现在我不用再被动的写命题作文了。文/高和的菜园子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