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家没有盐吃了,你想起去买盐,这就是常规思维;9 m9 G: A5 o$ x
5 R+ t8 a8 U3 j
& R' Z' D' V* u8 \: l& O+ b) K1 S+ p& G# z' L
如果你会想一想,上哪儿去买更便宜,这一思考已经进入了逻辑思维;
: y4 i5 c8 g% L `8 C3 w" K
7 ?# @& j- q( {% N8 v8 a
! U3 O7 Y p: |5 ^! u0 g3 v: T e% A0 Y$ B( ]# D& ^
如果你能想像出一段“买盐的奇遇”之类的故事,你的想像力十分丰富,可以创造情节,塑造典型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哲理了,这时你就能进入形象思维,可以搞文学创造了。( B; V6 U! _5 m' Y6 {
; K l: }4 D, A) j
- i4 o2 h7 F- D
: i% N( U. t7 _5 B) L关于习惯思维2 F% }, l# n, V% E5 L$ M
, Z. `0 ]9 N; i$ O3 G / X2 ]( |+ R k) Q3 h% |
( l2 e; s( ^0 m% g# X6 s+ T3 v电视台“综艺大观”栏目曾有一档考问节目,问题本身并不难。说的是一个带着小孩,大人说小孩是他的儿子,而小孩却说大人不是他的父亲。问他俩到底是什么关系。3 P( E; h) A3 i* d' Q9 I5 |
Y8 K# r/ [+ h
8 r+ A7 l6 s* P+ j \( o, h- q6 i" b& Y: ~2 y6 b6 A8 D5 b, F
回答者都说是养父子关系。实际上,那位大人是小孩的母亲,他俩是母子关系。由于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影响,人们习惯于从父子关系着眼,从而弄错了本来很容易弄清的问题。4 e% C0 N+ C& G/ W8 U
' Y/ t* J; ^- L, z1 m# P! D
& D- G1 ?8 {* S) A1 w
) b7 n! q, S1 F# I0 N习惯思维,也可以说是一种常规思维。它是同一现象多次重复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。它有合理性,但它拘泥于常规思维。习惯思维成势,看上去社会的一切好像都是平静有序,人们似可以驾轻就熟,但却因此难于有创造、有发展。所以要“改革”,就要“换脑筋”。4 _3 y$ S3 d; T }
0 `5 Z, Q% H9 Y4 O/ K+ g
+ R- u7 i7 h; I2 l1 u4 _" q
! s4 T: [4 ? T6 U
关于思维定势
9 G2 g+ N- G8 k. x6 E
: i j$ ~3 U* ^; j, U) }; m$ q6 V , H5 n ]6 d; p8 \: Z9 Q) K
5 s9 T$ ^" P6 R3 C6 R传说哥伦布在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,许多学者名流纷纷前来向他讨教。一次,哥伦布拿了个煮熟的鸡蛋问诸位来访者:“你们有什么办法把这个鸡蛋在桌子上竖起来?”来访者们一顿手忙脚乱地比划试验,结果都束手无策。许多人断定,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。这时,哥伦布拿起鸡蛋竖着朝桌面一用力,蛋壳碎了,蛋体稳立在了桌上。众人恍然大悟。哥伦布直率地说“”我与你们的不同之处就在这里!”. ]& H k# N r6 y% L4 b( Z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