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以来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我们经常强调要多务实、少务虚,多做工作、切忌空谈。务实是什么?务虚又是什么?我们究竟应该务实还是应该务虚?虚与实应该如何结合?可以说,从前我也没有过多地考虑虚与实的问题,而现在却不得不思考虚与实的本质和联系,否则不能解决思想上的矛盾。
! m+ {7 } C/ s: ]. E! E- U. Q% G$ x4 d) H9 d' _
务实是什么?务实就是讲究实际、实事求是,这是中国农耕文化较早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。王符的《潜夫论》说:“大人不华,君子务实。”王守仁的《传习录》说:“名与实对,务实之心重一分,则务名之心轻一分。”这些思想,就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、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。它排斥虚妄,拒绝空想,鄙视华而不实,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,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灿烂的文明。务实精神作为传统美德,仍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。可以说,无论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务实,否则都将一事无成,难以达成预期的目标。/ @0 N% ^) F+ C
; E+ O- E8 t7 S$ F* s3 R& @1 f- M
务虚又是什么呢?务虚是相对务实而言,指就某项工作的政治、思想、政策、理论方面进行讨论。显然,务虚与“文革”时期“左”的一套有着本质的区别,也与虚假、虚构、虚浮截然不同。务虚与务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。务虚是针对决策环节而言,是决策前对决策的可行性、具体操作、突发情况预案等的分析研究过程,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与走势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;而务实则是将决策变成现实的过程。: Q. w2 H5 T' h3 n% R* n; A6 s4 y- S
) F6 A' e* H; S' a1 T) I4 s% _$ D 通过务实与务虚的定义可以看出,务虚是针对预测、决策过程而言的,没有必要的务虚,决策就可能出现方向性错误或致命性缺陷;而务实是针对决策之后的执行过程而言的,没有切实的务实任何决策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,就不可能把理想转变为现实。在中国古代有个“南辕北辙”的成语,可以很好地说明务虚与务实的关系:如果没有必要的务虚过程,没有充分的理论论证,就可能出现方向性错误;在出现方向性错误的情况下,务实不仅不能实现目标,反而可能离预期要实现的目标更远。西蒙认为“管理就是决策”,所以务虚比务实更具有决定性,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。2 o* f# _2 z1 D8 a7 i
# J. B9 h5 u: Q: r1 n" y" j( [ 要搞好务虚工作,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,还必须具有民主决策、平等协商的良好决策环境。如果理论、知识方面存在欠缺,实践经验又不足,则务虚过程中很难选择正确的方向,也不能发现问题;如果没有民主决策、平等协商的良好决策环境,而是实行行政化的决策机制,则理论基础和专业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。在此情况下,即使出现方向性错误或关键性失误,也没有人会及时提出并进行补正。所以要做好务虚工作,保证决策科学化、民主化必须要学理论、学知识、多实践,建立民主平等的决策机制。8 R- a4 |# Z+ d: @' o: F6 {
/ K; q2 H# g/ w' A2 Q
从现实来讲,如果决策者能够对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进行系统认真的研究,则中国土地制度改革、财政税收制度改革、汇率制度改革、分配制度改革和市场化取向经济体制改革不会再受到理论上的困扰,新农村建设、城市化进程、城乡一体化、农业现代化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会大大向前推进,方向上的偏离和工作中的失误也会很少出现。
- ^/ v6 \% O9 \: X; r' Z% U% ?1 C: E2 t* `
研究理论是枯燥的,但没有必要的理论研究就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,就不能发现现实中的重大失误。对于领导干部而言,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,才能制定出科学规范的政策,体现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。
y! ]+ k, U8 I( m) j: G6 Y: K% P6 p M* I' W, Y! _- a
务实是重要的,但务虚更重要。作者:夏正智6 t( M3 F/ W+ d7 u r
; w5 y$ c9 f( [. ^% [6 N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