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腊肠哥经常上论坛看帖子,再结合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中的一些所见所闻,有点小感悟,慢慢更新,和大家共同探讨,共同进步。
; j! I0 b' l: Z& n7 ^( \4 g, F$ o. k7 N6 i; T1 h6 q
第一个感悟:功夫在平时。
4 D3 t, H6 J9 N% u; W D7 ^- d, u$ y4 I6 D* V6 H
功夫在平时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关系处理在平时;
w! f) Q. g5 C; ~. k/ Z1 r1 `& f' o1 |( s
(1)和领导关系拉近在平时。看到坛子里有的朋友到了关系升迁的时候才去找领导,这种做法确实不好,试试换位思考一下,如果你是领导,有人几年都不上你们一次,可能你对他的印象很模糊,名字或许也的想想才能记起,他突然来访,说调动的事情,你觉得你是什么感觉?
; K) e2 C' i3 N2 [5 P& A
$ p# J6 m0 {! o2 z H+ w2 }为什么领导喜欢任用自己人、任用和自己走的比较近的人?因为领导对那样的人比较熟悉,知道他们有几斤几两,能放在什么位置,能做出什么事情,就像风险管理一样,他是可以控制的。试问,如果任用一个领导自己也不清楚的人,领导也不知道你的能耐,不可预知性很大,领导就很担心:万一这小子给我捅出点篓子拆我台怎么办?当然,任用自己人也有可能是任人唯亲的一种表现。但至少,领导用的是自己熟悉的人。 ) H: ]7 E4 q& V) y; P. v
2 K3 k! _3 ?) H还有另一点,如果和领导平时关系一般,有的领导偏偏又是喜欢卡人的人,你遇到什么好机会要通过招考或者其他途径提拔,但是被领导压住走不了,这也是很头疼的事情。
: ]8 Q7 T e, x
) U/ o' B T; y" G- {; M所以,和领导关系处理必须在平时建立。
0 D0 u" @( ?7 L6 F) w. H- o# ]
0 C* h- ~; B2 ]6 [( W6 K. o8 z( c具体如何和领导建立关系,既让领导保持有权威,又让领导对你“离不开”,这个我也在慢慢思索,以后多喝大家交流。 & f* f1 W6 H6 O/ S
$ ]8 a; r) |, |* s6 T8 U9 W7 w
(2)和同事建立感情在平时。 ( O5 c1 g& V3 R4 w$ d' c Y- d
9 E! B% w( D$ w遇到创先评优或者选举什么的,这时和同事的关系的疏远应该会体现一点点吧。我认为和同事关系相处要注意几点:一是保持一定距离;二是适当交几个合得来的朋友;三是提防小人。 & F; C! q* w& O: S+ r, Y" T
1 l6 ?9 ~0 g1 l+ I' _(3)和服务对象建立感情在平时。
/ O' Z3 S6 H" D4 \7 w
. c8 D( T( V; G0 ?3 D( N# Z尤其是乡镇街道一级,还要包村的同志,必须和村里的委员、队长、会计、民政办理员、卫生管理(不是保洁员)等搞好关系,他们才是村里真正事情的落实人,而且他们变动的次数较少,往往一个队长可能干很多年,而这时候村长和书记不知道换了几个了。另外,能在村里干这些岗位,也会有较强的群众基础,在你遇到征地拆迁等一些头疼的事情的时候,他们或许会给你帮上忙,说上话,他们一句话,可能顶你几十句话,所以这些人至关重要。 ; U. ~: E3 r7 H, E
4 E F' d, l; F! V! f$ {那么,怎么样和这些人搞好关系呢?我认为:一是看起他们,是真正从心底看起他们,农民的自尊心很重,你是不是真的看起他们,他们能感受得到;二是多参加村里的活动,多在一起,多聊聊;三是多给他们帮自己力所能及的忙;四是有机会多在一起吃吃喝喝,虽说现在不允许,但有时候吃喝真的能增进感情,这个还是尽量少用,因为现在风声紧啊。
; C( t$ ?- c7 P5 l2 H/ L
5 Y0 {( b5 G) ]8 N4 U3 k7 X6 N# d
功夫在平时的第二层意思就是思考学习在平时;
* e2 b: b% x: T+ p% q; h
5 o- k i" \1 O" s! v8 T, S9 b9 ]
这个说起来好像很虚,但是又很实在。如果打算在基层混一辈子,那么,请无视吧,因为“学海无涯苦作舟”,谁TM说学习不辛苦?那是因为他没有学习,或者学习不到位,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,不仅仅是在时间上熬,更要命的是学了可能用不上,这就是在操作上的练。学习学习,一个学,一个习。也就是一个学的过程和一个做的过程,相互结合,不可缺其一。如果说学习有一点点甜,那可能是结果甜,学习的整个过程绝对是辛苦的。学什么?学政治理论,学专业知识,学怎样讲话,怎样写作,学人际相处,学统筹协调,学驾驭管理。。。。 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, 书到用时方恨少,事非经过不知难。功夫必须在平时,这一层我只强调重要性,具体操作怎样更好的讲话,我会以后和大家交流,其他的人际相处,我自己也很一般,统筹管理这些我不是领导,暂时还接触不到,2年以后再考虑。 其实,这一层的感悟基本是废话。可以无视。就是自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经常会想到:为什么平时不多学点呢?因为你毕竟要学习很多东西,而且其中有些还不是你擅长,甚至曾经很恐惧乃至反感的东西,但不学不行。至于遇到问题时说,平时为什么不多学习一点呢,这个我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讲:第一,实践中处理实际问题的很多能力是锻炼出来的,你不到那个位置,任凭你天资聪颖,不断学习,你还是处理不好的。所以说实践的丰富性和无穷性决定了我们的知识总是不够用。第二,平时学习的时候,结合实际理论分析的习惯没有坚持,且无法耐住性子按照计划复习学过的知识,这导致虽然学了不少,但不成体系,无法科学分析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。两年了,我从激情万丈到现在的激情退却,保守和中庸了很多。如果不是经常到论坛,我的热情真的会大幅度下降。感谢你们,感谢论坛的各位兄弟姐妹,有你们过来人的经验,我才能学会客观、理性的看待很多问题,尊重官c既有规律,尽量做到按规律办事,同流而不合污。
, |- d, K) v$ t
" s% e& F, R. F( v8 M' a有一种能力叫条件反射。也可以说是一种嗅觉。 具体是什么?举个例子,就像公务员考试做资料分析,看到0.22,0.83等这样的小数你能想到什么?如果你说,想到的就是这只不过就是数字啊,那么,你的数字敏感能力就差了一点,如果一看到0.22,立马想到2/9,看到0.83想到5/6或者10/12,那么,你的数字敏感就还算有点。 那么我BB了这么多,想说明什么呢?就是别人说到一句话,做了一件事,你看了有没有感触?你看了立马有没有一种触电的感觉?尤其是领导说了一句话,领导修改了一句话,领导做了一条指示,这些你能从中间快速的获取到对你有用的信息?再比如,今天我们去参加评审会,和我一起去了一个小伙,他听到评审会上的话,兴奋度明显就不够高。而我,因为经常起草项目的文件,听到各个局领导点评某个项目,这时候就知道了,领导在乎的,就是我这个小马仔以后在项目里重点观察,重点写的内容。另外,也是侧窥领导思维方式的一个方式。写着写着,好像要表达的意思有点偏离我的原义了,有的东西,能够意会,但是言传就有点困难了。其实还是水平不够,或者悟的还不够透彻。推而广之,可以是政治嗅觉、商业嗅觉、官c嗅觉、技术嗅觉等等,意思可能表达的不清楚,希望能够抛砖引玉。
5 {# y9 l' B0 E/ o( h& o* h; b* }
- \# X( ?9 p! B$ X关于“基层” 第一个问题:什么是基层? 我们现在主流又一种观点,就是基层 = 农村。一谈到基层,就说农村,但我不以为然,我认为“基层包括农村,不等于农村,基层既包括农村,又包括城市中低收入人群”。第二个问题:我为什么这样说? 一是因为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也奋战在基层一线职位上,他们在流水线上、在车床上、在超市里、在马路上清洁等等,这些人对我们的城市建设是不可或缺的;二是因为按照我们的大规划,城镇化终究是必经之路,所以提前考虑城市的一些问题也是未雨绸缪,免得城镇化完成了,农民变成了市民,农村大大缩水,问题转移,又是一大堆问题,难道还要摸着石头过河吗?第三个问题:澄清这个的概念的意义是什么? 一是呼吁招考公务员时多向有社会经验的人倾斜。“三门”官员的危害真心很大,那我们的一个79年的副书记来说,这小伙办事乱糟糟的,还是跟不上我们76年的科长,社会上混过的人多了,能提高系统内人员素质,但问题是社会上混过的也有一些危害,得想办法规避。二是,我们经常说下基层,其实县级县级以下大部分基本就在基层,如何也让系统内的基层呼声被上面重视到?大家可以看到,历来革X命,中下层官吏往往会成为主力,很多领袖还出自中下层系统内,前者比如萧何等人,后者比如刘邦、刘秀、李自成等等,这些人熟悉系统内情况,往往破坏力极大。三是未雨绸缪,不要在摸着石头过河了。提前对城市内低收入人群问题必须高度重视,妥善处理,如果前面的问题还没有解决,后面又涌进来很多人,问题越积越多,将会民怨很大。这个事前一段时间在想的,今天写根本就没有前几天的状态了,先写这么些,以后再推敲修改。
3 B7 m2 G, Q" U6 S* I
) c) O- T2 P E z# ^$ h + ?; y" e E7 A; H) o; b/ t6 P+ }
|